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广西日报》链接: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5-10-30&code=008&xuhao=5

      广西云客户端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83705060239818752

      10月30日,《广西日报》第8版以《桂林理工大学:以特色创新开辟“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为题,报道利记体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的具体举措与实践成效。文章指出,桂林理工大学紧扣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广西打造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高地目标,将人工智能与学校发展战略、广西产业需求深度绑定,与学校学科特色优势深度结合,系统推进人工智能研究和场景应用,形成了一条具有桂工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桂林理工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5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团队在现场检测机器人。

    桂林理工大学参加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获奖师生合影。

    桂林理工大学以人工智能赋能校园管理服务,图为2025级新生与AI机器人互动。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紧扣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广西打造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高地目标,将人工智能与学校发展战略、广西产业需求深度绑定,与学校学科特色优势深度结合,系统推进人工智能研究和场景应用,形成了一条具有桂工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新路径。

      1 强化顶层设计:锚定“人工智能+”特色发展方向

      桂林理工大学将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核心议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发展。早在2020年3月,学校便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2025年3月,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长远布局。

      广西是有色金属之乡,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桂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地质学科优势,聚焦广西所需、东盟所盼,积极服务广西和东盟找矿需求,在深部找矿和资源增储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产生潜在经济价值超1000亿元。同时,学校利用深部找矿勘查集成技术在老挝、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联合开展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查,实现了面向东盟国家的技术成果应用和转化推广,累计技术服务经费达6000多万元。

      桂林理工大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多年来在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旅游等学科领域积累的雄厚实力和独特优势,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深入挖掘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需求与应用场景,聚力打造人工智能+有色金属、旅游、地质找矿等优势特色研究方向。2025年9月,学校高规格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担任组长的人工智能学科和关键金属高峰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关键金属高峰学科建设,打造具有桂工特色标识的“人工智能+”学科特色。

      2 赋能教育教学:重构全链条育人新生态

      率先试点“AI+教育”改革。2025年,桂林理工大学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专业与AI技术深度融合”定位,开设了测绘、材料“AI+实验班”,打造“大数据智绘与仿真”“双碳数智管理”等5个微专业,促进跨学科知识交叉。目前,学校已立项20项校级专业数智化转型培育项目、校级“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24个,推动AI研究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

      课程与教材建设同步升级。桂林理工大学创新构建“AII(AI+IP+IE)”课程模式,2025年春季学期作为广西6所试点高校之一开设人工智能通识选修课。目前已建成智慧课程37门,超星泛雅平台课程资源库达1596门。

      特色教学场景让AI赋能落地见效。桂林理工大学联合超星集团建成AI知识创新中心,积极推动构建“专业—知识—能力—课程思政”四维图谱体系。针对地质类专业“实践高危、成本高”难题,开发沉浸式智慧矿山实践平台,以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为原型构建1∶1000比例实体与数字沙盘,结合1∶1实景复制的地下坑道模型,串联14个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零安全风险”完成矿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等实践训练。针对生态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痛点,以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深度融合“行业+岗位+专业+课程+AI应用”技术框架,构建了“全维度调研—动态能力校准—个性教学适配—AI生态赋能”的生态环保类专业人才培养新范式。

      3 驱动管理服务:打造智慧校园管理新范式

      桂林理工大学坚持“让管理更智能、服务更贴心”目标,累计投入2亿多元升级教学设施,建成近300间智慧教室以及智慧中心大楼;全面升级校园网络,网速显著提升。

      以AI技术优化校园治理流程,全面部署DeepSeek,建设智能体开发平台,目前已上线AI问数等11个智能体助手,基本覆盖校园管理全部场景,推动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2024年,桂林理工大学获评利记体育本科高校“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斩获“智慧高校数据治理卓越奖”,《“智教、智学、智评、智控” 一基四智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等多个项目入选广西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数智化管理成果获行业认可。

      当前,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桂林理工大学管理服务工作方方面面。数字迎新系统里,“AI辅导员”首次亮相,新生一键即可获取报到注册流程、交通路线等指南,疑问能得到及时解答,并以其“24小时在线”的服务获新生好评。通过AI赋能的智慧物联平台,对教室空调系统实施精准管控,2024年全校公共教室用电量较原预算下降85%,节能成效显著。

      4 服务地方发展:赋能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2025年4月,桂林理工大学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合作,并联合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获得多项利记体育重点项目,推动AI技术在工业检测、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场景的应用。目前,学校开发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已覆盖城市管理、工程监管、工业检测、街面巡防、旅游、农业、林业、渔业、水利、医疗等多个领域。

      由桂林理工大学与广西盛源行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基于GCN-LSTM的农业物联网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慧农业云平台示范与应用”项目成功亮相2025面向东盟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该项目平台可有效节水节肥15%至30%、降低劳动力成本20%以上、显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作物产量与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在智慧城市领域,桂林理工大学与华为合作研发的“智慧窨井盖监管系统”,入选广西新型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开发的智慧街面巡防系统已在多地使用,助力实现街面巡防智慧化。在医疗健康领域,联合桂林市人民医院开发的AI辅助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准确率达92%,已在基层医疗机构试点应用。针对广西农业与林业需求研发的“数智农业平台”集成病虫害识别(准确率93%)、智能灌溉等功能,资源利用率提升30%;为广西华沃特集团设计的“人工林土壤生态大数据平台”,通过AI优化施肥方案,助力林业产值提升15%。此外,开发的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在桂林、北海等地的养殖基地应用,实现水质监测、精准投饲全自动化,推动渔业数字化转型。研发的“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船舶过闸智能管理系统”项目成果入选广西“人工智能+制造”产品以及典型案例。

      桂林理工大学结合广西防洪实际,整合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水文水资源工程等优势学科,联合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区内外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致力于构建防洪监测大模型,赋能防洪减灾,服务地方发展。

      从教育教学的“个性化革新”到管理服务的“高效化转型”,从产业发展的“精准化赋能”到科研创新的“突破性进展”,桂林理工大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正在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建强现有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桂工力量”。

    (文图由桂林理工大学提供)

    下一条:【广西新闻网】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严把“四关”,做好发展党员工作